目前分類:鐵馬遊-平鎮40k環騎 (1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上周二騎了稍有難度的環騎石門水庫與大溪(52k)的路線後,讓我對騎自行車再度燃起了單車魂。利用鋒面過境的前一日來騎這條"台三線、關西竹28、龍潭"(47k)的環狀路線,而且也用relive APP與strava來做紀錄,這樣一趟辛苦地騎行下來(尤其是接近佛陀世界的那段長爬坡更是上氣不接下氣),再看看自己做的美好紀錄,感覺頗有成就感,隔較長一段時日後回憶會更有味道。

Mp4影片       https://www.relive.cc/view/vmqX2L3YGLO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過上次經照東國小與雨傘亭的環騎40k的歷練,才知道自己的腿力與體能可以耐得住類似強度的挑戰,相隔快一個月,決定趁稍有涼意的這一天來騎這稍有難度的環騎石門水庫與大溪的路線。第一站來到石管局,我單身時曾在此地的宿舍住好長一段時日,當然也有不少年輕時的回憶,探訪後就由林埤古道扛車下行,接回台三乙線。第二站來到石門水庫,由於缺水讓水庫的美景不再,不過也是另種體驗。第三站騎環湖公路來到台七線百吉隧道,來到這天空開始飄下了陣雨,也遇到不少遊客。第四站來到大溪老街,由於是非假日所以遊客並不多。第五站來到國防大學中正嶺後門,這裡是員樹林三元一街,也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一塊拼圖。第六站則沿著石門大圳自行車道騎行返家。運氣還不錯,天氣涼爽也沒淋到雨,是一趟舒服的行程。

Mp4影片    https://www.relive.cc/view/vwq1wX38dLO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1年的第一季都快過完了,才發覺好一陣子沒有認真地騎一趟自行車了,所以就來騎這條許久未騎、風景優美、空氣清新的楊梅後山竹71桃71路線,這裡是新埔鎮要往楊梅的支線小路(竹71),爬坡起點在照東國小,爬坡高點位於桃園楊梅與新竹新埔的交界的涼傘亭。小騎40公里為今年單車騎行揭開挑戰序幕。

Mp4影片    https://www.relive.cc/view/vXvLdmQyK1v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是中元節,也是我的生日,我過生日是用一個特別的方式,就"一個人的單車小旅"。天氣晴朗,有些炎熱,騎行目標設定是大溪的"桃59鄉道",中途在三元一街的國防大學中正嶺公園打卡並休息,到達桃59終點約騎了18公里,之後便由桃59-1接至台四線,並朝石門水庫經龍潭大池返回,騎行總里程共49公里,因為太久沒其這麼遠,感覺很累。這次的40k環騎,距離上次有半年之久了,可能是疫情與這個夏天太酷熱的原因,現在的我騎車有些隨興,平日運動還是以每天固定慢跑為主,有時上午打打籃球(一個人練投),這兩種運動就足以讓我汗流到全身溼透,所有煩擾也自然回煙消雲散。2020年是個沒法出國的一年,單調的生活,時間就在指尖輕輕又不經意的就滑了過去,終究平安與惜福就好。

自行車GPS路徑  https://www.strava.com/activities/4001270054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騎車得主要目的是拜訪桃65的朱同學,並與剛騎過絲路的學弟交流騎自行車經驗,中午則在小朱同學請吃大滷麵後,就由桃67(楊銅路)經楊梅返回,全程41公里。

自行車GPS路徑  https://www.strava.com/activities/3150485248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初八,天氣晴,在這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沸沸揚揚的時節,蠻適合騎自行車的。花了好一些時間將這台封塵許久的越野車整理打氣,整裝待發。想一想這輛Merida越野車從2008年以二手架購入,陪我征戰不少地方,記憶中較深刻的是「父子雙人11天單車環島」、「司馬庫斯」、「桃竹苗與新北市鄉道探索」等,算一算這越野自行車我騎也已經超過三萬公里,這麼長的距離,這麼久的陪伴,真的是很耐操的車,雖然近來很少騎,但偶而要騎騎潤滑一下。

今天的騎行共41公里,主要設定由中壢環北路的"老街溪自行車道"往上游騎到環北路的台一線折返,之後就沿老街溪自行車奇到鎮安橋附近,再轉接"石門大圳自行車道",並一直騎到大溪找訪員樹林的同學,只是不巧同學不在家,所以便折返了,指此行主要是騎車出門晃晃,享受陽光、涼風與一個人的時光,這樣就夠了,全程41公里。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天與老同學相約去南崁中正北路的"一鍋羊肉"吃好料的,想說天氣這麼好,距離又不大遠,隔了有半年沒騎車了,就利用這天騎小摺去,來回正好40k。阿博還說我心機好重,利用騎車可以消耗熱量,不過確實也是如此!這家"一鍋羊肉"的料多又實在,費用以人頭計算:380/人,所以能吃多少就吃多少,當然吃得也較多,剛好騎個自行車沿途欣賞風景,並好好地將這些吃到肚子裡的肉轉化為熱能消耗些,只是這只能消耗一部分,回家後照例於傍晚去10k慢跑。

    習慣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由於一個習慣的養成,如今竟然可以連續從2020年的第一天開始連續跑了6天10km的慢跑,這是以前的我從未想到要幹的蠢事。只是心中有另外一個聲音對著我說:「看你可以囂俳(囂張,臺語hiau-pai)多久」,說的也是,隨著年紀增長,這樣的運動量是不是有些超過頭呢?目前覺得還可以接受,也不逞強,之後就慢慢看身體的接受度,後續再做調整吧。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幾次的自行車環騎路線是以「探索」為主,而這次呢!因事先也沒做什麼功課,所以就是單純的騎車,騎過大漢溪沿岸後,只在大溪崁津大橋前拍個照,之後在仁和路的大溪賴家傳統豆花買個豆花,便直接回家,途中也沒什麼停。用了兩個半小時繞一圈回來,環騎全程46公里。環騎路線: 桃73→桃73-1→桃67→台三乙→台四線→三元一街→台三線→112縣道。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喜歡西方文化的其中一個優點,那就是他們相信生命裡每個人都是獨特的(everyone is unique)。同樣是運動騎自行車,每個人玩的特性又都不同,當你了解這個,也才會自在的享受自我的騎車歷程。此行騎車路線是持續去探索石門大圳過嶺支渠的埤塘,由老街溪旁大昌路的石門大圳過嶺支渠攔河堰出發(過嶺支渠取水口來自老街溪),沿著過嶺支渠一直前行,一路風景宜人且櫻花綻放,此行共造訪了石門大圳過嶺支渠的11B、13A、14、18B、19、27B、29A、30A、42B、48B、49B計十一座埤塘。此行單車環騎全程近40公里。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開始騎單車會找挑戰性的路線,但經過幾年的調整(或許應該說年紀漸長),現在則慢慢往中距離的探索與休閒路線發展,以後會怎樣就隨興吧!此行騎車路線是繼續探索石門大圳旁的埤塘,這次是以石門大圳環頂支渠為主,騎過之後再經過地圖比對,共造訪了石門大圳環頂支渠的1A、1B、4C、5B、12、17、18、19、3C計九座埤塘。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騎自行車的其中一種樂趣就是「探索」,運用不同的交通工具去探索,有其不同的樂趣,而"騎自行車"則是我最喜愛的方式。桃園一向都有千塘之鄉的美稱,全桃園約有2,851口埤塘,今天就要用單車來探索石門大圳旁的埤塘。此行選定的目標是平鎮區的社子3A池(社子埤塘生態公園)、社子一號池(光電埤塘)、平鎮2A池(鍋肚陂),光騎這幾處當然不足40k,也會往其他處繞一繞。

    平鎮區的社子,地名起源於凱達格蘭平埔族霄裡社人之小聚落,而台灣早期地名中的「社」即代表原住民部落的所在地。平鎮區的社子埤塘生態公園是利用社子3A水池打造,就位於新安里社子支渠流蘇步道的旁邊,公園規模不大,而且由於埤塘水泥化,生態系統並不那麼健全,缺少了該有的公園舒適感。平鎮社子一號池,也就是光電埤塘,經完工及併聯發電,每年可發電250萬度,每日約可提供680戶小家庭用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0萬3000公升,只是那麼大的埤塘放眼望去是水泥、光電板與後方的工廠,死板沒生氣,也完全看不到野鳥在此停留,讓人完全沒有想靠近的感覺,荒野保護協會長期研究埤塘生態指出,讓埤塘失去滯洪、降溫、涵養水源功能,是很愚蠢的行為,其利弊優劣該由誰決定呢?平鎮2A池,位於台66快速道路金陵路匝道旁,桃園市府編列經費設置步道、植栽及照明設施,改造為「鍋肚陂生態公園」,但是我所看到的卻是很糟的工程,旁邊荒煙漫草,而且無法串連靠近台北商業大學旁的石門大圳,讓人會懷疑此等建設有何意義,不禁想問發生什麼事了?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家裡出發的40公里環騎距離雖然不長,然而其路徑的組合與變化其實還真的不少,好比今天的路線就經過三所私立高中(復旦/六和/啟英高中)、三所大學(中央/中原/元智大學)、桃園大圳與新街溪,而過程中比較悠閒舒適也有味道的路段分別有:六和高中前的陸光路、中央大學校園、桃園大圳旁的大圳路與陸軍專科學校旁的崁頂路,至於新街溪旁新建的步道雖然也蠻不錯的,只是較適合散步,並不利於騎自行車。此行全程路線大致如下:3.5k復旦高中→6k六和高中→9k中央大學→11.5k桃園大圳→16k水尾自行車步道→18k新街溪→25k中原大學→30k元智大學→33k崁頂路→41kHome,單車環騎全程共41公里。每次騎經蜿蜓河濱小路、水圳、總會讓人心境放鬆,人與水似乎有種特別的關係,如同呼吸一樣自然相依。

    騎車的簡行與費力,其實沒那麼輕鬆,但看著在我身邊有一些人,總是自困在那舒適與高貴的象牙塔城堡內,堡內固然華麗、安全又堅固,但相對的會讓人變得封閉、固執與退化。所以城堡真的不需要華麗,城堡的牆也不用太高,偶而找個理由抽離城堡並走向自然,趁此機會流些汗、吹吹風、舒舒壓、大口的喘氣、看看綠野,體驗一下活著又可以自由活動的滋味有多好,而快樂就是這麼簡單。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騎自行車不只是運動,也是探索周遭環境的一種方式,所以只要天氣與時間許可,跨上鐵馬就可立馬上路。此次環騎系列之6,主要是想探索桃園機場捷運線,由A21環北站到A15大園站,前段的A21到A17領航站路線還算單純,而過了A17站之後,看了一下Google Map後就決定不走113縣道,改走新街溪右岸的五結路,這段路線對我而言是一條沒騎過較新鮮的路線,沿途看著溪中的水鳥與野鴨在其中棲息聚集,為田野增添了不少生氣,人的心境也跟著舒活起來。A16橫山站與A15大園站,這兩個偏僻的站,都是我第一次來到,坦白說進出的乘客是稀稀落落的,與一旁的鄉野也算匹配。回程則走113縣道、月桃路(桃42)、月眉路(桃43)、再經中央大學、六和高中返回,單車行全程共42公里。

GPS路徑   https://www.strava.com/activities/2115285927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己有些小潔癖,所以每日有空總會清掃自家的窩。同樣的,為了使生活煩惱的塵埃不會在心中堆積難除,「常掃心中塵埃」也變成例行的事,我的方法就是旅遊或運動,而「自行車車騎遊」則是結合了旅遊與運動的最佳方案。此次以平鎮家裡為中心40k環騎系列之5,原本設定目的地是新埔義民廟,只是經過湖口時,臨時決定轉進湖口老街,之後就通過國道一號下方涵洞接至萬年道與金獅古道,以先騎車後牽車的方式接至竹13(湖新路)。之後左轉竹13-1,經過南園右轉竹12,再左轉竹11,這一段路程大概就是在湖口台地上騎行,之後便北返。單車行全程共46公里,路線大致如下:

1. 台一線(南下楊梅-湖口路段)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次以平鎮家裡為中心40k環騎系列之4,出發前並沒有設定目的地,只是想騎經落羽松大道、三坑鐵馬道,最後隨性的就橫跨大漢溪的大溪橋,並以位於大漢溪東側的河階臺地上的大溪李騰芳古宅作為終點,此古宅座落于大溪月眉青翠田野中,紅磚黑瓦與綠野相輝映,十分醒目,由於還早尚未開門,所以就隨意逛逛後即折返。回程由台三線接到大溪仁和路(114縣道),最後去忠貞市場逛逛也買了秦記山東饅頭的槓子頭,作為此行的戰利品。單車行全程共40公里,路線大致如下:

1. 台66下方平面道路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次以平鎮家裡為中心40k環騎系列之3,去程大致是騎大前天1103日石門農田水利會鐵馬巡禮活動的路線,回程則是接到台四線介壽路之後,左轉進入僑愛教會旁的巷子,穿過國道三號下涵洞並沿著國道三號旁小路騎,之後於瑞仁路290巷口接上桃56(瑞仁路),再迴轉至介壽路二段1267巷(大溪懷恩教會旁),最後經由員樹林返家。騎著單車到處晃的時光,你會發現其實美景就在身旁,而且利用自行車來探索身旁美景,所謂的「身旁」就可以延伸到20公里的距離。每次的環騎都會有新發現與新驚喜,好比清幽的埤塘景觀、浪漫的花田、綠蔭鄉間小道、疊翠的山巒、青翠的田野、可愛小動物等,一趟回來可以洗靜生活中疲憊與壓力。全程共42公里,路線大致如下:

1. 石門大圳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天氣涼爽,是騎車的好天氣,此次是我以平鎮家裡為中心40k環騎系列之2,騎的這條路線是由家裡出發環繞平鎮、龍潭、新埔、關西、龍潭,再回到平鎮家裡,共49.8公里,騎行路線重點,第一個是由桃20、竹20、竹19連接的霄裡溪沿岸自行車道,第二個則是關西的非常陡的東平路(竹18),全程路徑大致如下:
1.  平鎮中庸路左轉平鎮中興路(桃73)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久未分享自行車路線,今天天氣涼爽一時興起,騎了這條由家裡出發環繞平鎮、龍潭、新埔、楊梅的路線,發現可以以平鎮家裡為中心,環騎40k出頭的方式,來記錄後續這一系列的自行車路線,由於是家裡出發環騎的方式,所以挺隨興的,只要是天氣不錯,想騎就騎,花個不到三小時就可以繞它一圈。由於臨時起意,所以照片是從google map實境圖擷取,今天的路線大致如下:
1. 平鎮中興路(桃73)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