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鐵馬遊-苗栗縣(鄉道) (4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此行騎的兩條鄉道會分別到達我之前想要去但一直找不到機會去的兩個景點:一個是苗38-1終點的「銅鑼九湖自行車道」,另一個是苗74終點的「中油出礦坑礦場」。銅鑼九湖自行車道,媒體曾報導過且形容為台灣最高的自行車道,沿九華山稜線,全長約八公里,沿線經綿亙的茶園、虎頭崁古道、挑鹽古道、九華山大興善寺、大草原等各大景點,包括橫跨山谷的「古意吊橋」和「景觀橋」,西側居高臨下,可瞭望台灣海峽沿海風光。中油出礦坑礦場,位於公館鄉與大湖鄉的交接處,是台灣北部最具代表性的石油坑。九湖自行車道真的視野很好,苗38-1也很有綠意,至於苗74就不敢領教了,又陡又熱,所以約6公里的爬坡大概快一半都在牽車,就當成是在爬山吧,鄉道最高點頗接近關刀山山脈的雞籠山(海拔728公尺)了,可居高俯瞰後龍溪與大苗栗地區一覽無遺。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簡單與克難的單車一日小旅,克難讓人降低物質生活慾望,簡單能讓人更容易滿足,不失為一種焠鍊心性的好方法。嘗試著去程走台13線,回程走台6線接台13甲線,這樣的環形路線感覺比較不累。苗71主要以通往雙峰山的雙峰路為主,其起點處為銅鑼工業區入口附近,這裡可以看到銅鑼鄉「造龍計畫」的地標雕塑「綠色龍」,以小葉櫸(榔榆樹)這種經年長綠植物,具有樹枝軟、葉片小且濃密等特色的植物最適合。另苗38-4則是一條在 Google map 也找不到的路,然而憑著事前Google map 的街景實境,去推敲可能的路徑,所以捨公路車改用登山車,並實際在荒煙蔓草中探索下,被我走通了這條鄉道。鄉道騎完,往回程的路上,估算還有近50公里的路程,三瓶水已經快喝完,一時喵見了路旁的銅鑼地政事務所,趕快轉進去借用飲水機補充飲水,裡面的冷氣真舒服,身上的汗臭味頓時洋溢,與我閒聊的公所職員應該也聞到了,真糗啊!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久未用4+2方式,這次再次用此模式,是想回程順道去買頭份的手工冰棒與寶山鄉的黑糖爆漿饅頭。上週單車拜訪過苗栗縣第11鄉鎮-苗栗市之後,接下來往苗南方向移動,來到了銅鑼鄉,銅鑼鄉的山多平原少,四周台地山麓線環圍成圓弧形,看來就像樂器銅鑼而得名。此行去程順海線鐵路南下,回程則沿著山線鐵路北上。去程由台1線135k通霄隧道南側左轉,約行4公里即可達苗38起點,苗38沿途經過有名的挑鹽古道、九華山「大興善寺」、銅鑼九湖自行車道,九湖自行車道將留待下回騎苗38-1時再作深入探訪。不知是因為肚子不適,還是太久未長途連續騎乘,感覺體力差很多,不過有慢慢調適過來。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0年的今天大學畢業,特別選了這個日子來個小脫逃,感覺像是在人生旅程中作個歸零-「沉澱、整理、再出發」,也帶著新鮮的空氣和思考回來。這次的單車路徑大致是由海線公路經苗29-1翻過貓狸山,並透過苗27-1與苗27環騎苗栗市的老街-中正路、復興路、中苗路之後,再跨過龜山大橋,沿著後龍溪東側,沿途經水流娘、銅鑼中平村、客屬大橋、公館鄉石牆村,最後至公館鄉台6線交會口。石牆村石圍牆在「苗25」與「苗27」之間,阡陌鄉道穿梭其間,為苗栗平原的最後墾地,民國24年關刀山大地震,石圍牆整村遭受嚴重之打擊,經災後重建呈現一方正之街道格局,與4月騎過的苗20鄉道,所經過的南庄鄉南富社區(大南埔)非常類似,都是大地震災後重建的鄉野中難得見到的街道格局。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旅程中,我只是個過客,瀟灑走一回後,回家又到原點。開始探訪的是苗栗鄉道的第11個鄉鎮-苗栗市。苗栗市西郊的「貓狸山自行車道」大致由六條鄉道組成(苗28、苗34-2、苗29、苗28-1、苗28-2、苗29-1),此趟單車行旅,探訪其中的三條鄉道:苗29(龍岡道)、苗28-1(八甲道)、苗28-2(電台道)。貓貍山公園毗鄰市區,擁有不少歷史人文遺跡,有丘滄海紀念碑,賴氏貞節牌坊,忠烈祠,淨覺院等。「貓裡山」係平埔族道卡斯語音譯而來,苗栗市在漢人入墾之前本為南島語系之一的平埔族道卡斯社、嘉至閣社活動之地,故「苗栗」地名即貓貍社之音譯。去程的路上,巧遇一位單騎由淡水出發,目的為台南的王兆復大哥,與他路上閒聊,發現他很有人生歷練也很瘋(或許該說很熱情),不知不覺也越聊越久,在小七交換了連絡方式,也蠻期待後續的友誼交流。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會在灼陽烈日下依然出來闖蕩,是因為對那個地方心存好奇,當計畫的旅程完成,自己彷彿是一個新生的人,生機勃勃且精神飽滿,也獲得了從新起航的動力。這趟單車行旅,以苗28(三湖道)、苗34-2(龍洞道)兩條鄉道與為主,其實也就是「貓狸山自行車道」中的挑戰路線。苗28線沿途飽覽著山城之美、層疊山陵與牧場風光,苗28線1k處更可以俯看高鐵在兩個隧道間穿梭,不到兩分鐘就看到南北向高鐵列車極速通過,是很特殊的觀景點。之後進入苗34-2的羊腸小徑,綠蔭遮天,隨之柳暗花明,偶有徐徐涼風,途中的「朝寶宗祠」也增添除了綠以外的視覺刺激。回程和上次一樣,騎「銅鑼山線鐵路自行車道」取代台13線,這樣才有單車遊的悠然感。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湖鄉是全台廟宇密度最高的鄉鎮,清光緒5年(西元1879年)落成的五龍宮(廟後方山勢起伏宛如五條龍盤據因此得名)與當地最醒目的媽祖石雕(石雕高約26公尺),是西湖鄉有名的觀光地標。規劃了9條鄉道(苗33、苗34與其五條支線、苗35、苗28)來騎訪西湖鄉,其中苗35、苗34的起終點都落在通霄鎮128縣道,所以就決定這次由119縣道到西湖鄉行政中心後,先走苗34-3,再由苗35去,然後苗34回,最後再順遊「銅鑼山線鐵路自行車道」。「銅鑼山線鐵路自行車道」,算是一處沿山線鐵路新建的自行車道,蠻值得推薦介紹,將會再下一篇遊記詳細介紹。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次的單車行旅採小摺兩鐵方式遊西湖鄉一個以前未曾想過會去的鄉鎮。西湖舊稱「四湖」,從出海口開始算起,遇到的第一處,稱做「頭湖」,依次為二湖、三湖、四湖、五湖,除了「頭湖」屬於後龍鎮外,其他四個都在西湖鄉內,因與雲林四湖鄉同名而改稱西湖鄉。沿西湖溪南側而行的苗33鄉道,在地理位置而言,與沿西湖溪北側而行的119縣道,在西湖鄉有著同等之重要性,而且苗33沿途有不少重要景點,比如雲梯書院、劉恩寬古宅、吳濁流文學藝術館等,西湖鄉的「伯公」多達兩百多座,都保存古早時期留存的古樸立體造型與特色,稻田旁彩繪農村風情的榖倉、古厝、廟宇與田園風貌,都展現客家農村恬靜純樸的風情,非常適合踩踏單車暢遊。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此行來到苗栗鄉道的第9個鄉鎮--獅潭鄉,騎完今天的行程,苗栗18個鄉鎮也剛好拜訪完成了一半。獅潭鄉南北縱長,是一個狹長的縱谷,也是苗栗縣的地理中心,台三線為通過這狹長縱谷的主要道路。山多是本鄉地形的一大特色,全鄉有五分之四的面積為300至900公尺的山地,到處可見蓊鬱翠綠的雜木林,因此被譽為「縱谷中的世外桃源」。南下由台三線約105k處進入獅潭鄉,先經過新莊隧道與百壽隧道,要一直到127k處的汶水新橋才離開獅潭。獅潭的4條鄉道都是由台三線出發向東往山區而上行,所以感覺像是爬了三座極其僻靜與荒涼的小山,尤其苗64-1往八卦力村前進的最後很陡的700公尺,連推車都很累。回程就到獅潭老街,享用每回到那邊總不會忘掉的仙山仙草。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騎單車上路這個簡單的動作,首要是克服自己的惰性,掙扎的離開溫暖舒適圈,跑到外頭去被風吹、烈日曬、運氣不好還被陣雨狂襲,所以每次完成單車行程,心裡就會有小小的成就感,因為戰勝最大的敵人--自己。此次的單車騎的3條鄉道都是在八角崠山脈上,而公館鄉位於八角崠山脈與後龍溪的交界處,翻過山就是獅潭鄉,在苗24的最高點就有步道可通至三角點,藉此也順道造訪海拔751公尺的八角崠山(也稱八角凸山),三等三角點4180號。八角崠山為苗栗八景「三台疊翠」的中間部位(底台-墨硯山,中台-八角崠山,高台-加里山脈)。前年5月曾經參加苗栗縣辦的「台72快速公路樂活飆汗行」,後段就是走逆向的苗24鄉道,不過當時的印象很模糊(可參考當時的遊記 http://www.a-trip.com/tracks/view/102807),現在終於對公館鄉的八角崠山比較有清楚的輪廓了。藉著單車飆汗,每一次的收穫體驗,感覺都是豐碩的。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波強勁的梅雨鋒面委實讓人心情鬱卒,天氣放晴後就迫不及待的踏上充滿陽光的鄉村路。河流是生命之母,孕育出城市的繁華,也為生硬的都市景觀增添幾分柔軟情調。公館鄉處處是水圳,造就它800公頃良田的功臣,就是引自後龍溪的「穿龍圳」,分為北幹線及南幹線,是公館鄉灌溉大動脈,也因此才有今日下游公館平原富庶的良田。穿龍圳源起於1840年尖山庄民劉禎出資開鑿,後來資金短絀由福基林氏經營。若要導覽穿龍圳奔流時生命力,最佳方式就是騎自行車,藉此倘佯享受農村田野與水圳風光。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拜訪苗栗鄉道第8個鄉鎮,到了苗栗第一大鄉的公館鄉,是臺灣紅棗唯一生產重鎮,有「苗栗米倉」美譽,舊稱「隘寮下」,為客家人北移苗栗開發時的核心地區。今天採兩鐵方式來拜訪苗栗公館鄉鄉道,挺喜歡在這些無名的小站搭乘火車,一因人少、二因不用扛著攜車袋上下樓梯、再者可以使用悠遊卡很方便與彈性。公館鄉有9條鄉道原本計畫騎3條鄉道(苗25與其兩支線),但後來相機也沒電又走錯路(苗25-1),最後只完成苗25一條鄉道,所以原先的3+3+3騎乘計畫,只能調整為1+5+3了。今天的單車路線,從126縣道開始到苗25,還有之後的台6線,都是沿著後龍溪兩岸騎行,所以農田水圳、田間小路、廟宇古厝等,是隨處可見,再加上路旁有不少陶瓷裝置藝術,加上沿路很多新鮮玩意,難怪我的相機這麼快就沒電了。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循著後龍溪北側由西往東,來到了苗栗18鄉鎮的第七站-頭屋鄉。頭屋鄉,舊名「崁頭屋」,是從最早開發之頭屋村而來。頭屋村因位於後龍溪與老田寮溪交會處,在同治初年便已形成市街,原本稱作崁頭屋,「崁」在客家話中指小崖,崁頭屋即指位於小崖下的聚落,1920年改為頭屋。頭屋鄉是苗栗最少鄉道的鄉鎮(2條鄉道),然而這2條鄉道是明德水庫與鳴鳳山古道著名的風景區主要聯絡道,所以知名度算是蠻高。坦白說,今天規劃的路線有些累人,再加上天氣因素(高溫),讓人體力流失的很快。騎完苗22,到有名的獅潭「仙山仙草」吃了一碗仙草冰,開始踏上歸程,124縣道的連續6.5公里上坡,爬到最高點海拔812公尺的仙山,然後是15公里連續下坡到達南庄,再由苗21推進4公里,此時體力已透支的差不多了,連續4.5公里上坡,過了縣界接上竹37,然後是14公里連續下坡到達北埔,也終於可以卸下鐵馬,催下油門回到我可愛的家囉!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土地是有生命的,以自行車慢遊,除了讓你認識孕育自己的土地,也可以讓土地重新看見你。造橋鄉四、五○年代的主要經濟來源是炭產業,當時的鄉民十有八九都以燒木炭為業,所以有「炭的故鄉」的稱號,而木炭博物館就在苗14鄉道上。去程嘗試走尚未騎過的117縣道南段,接上台1線南下,並由苗14由西向東橫向穿越,再從台3線北上,也完成這個月的單車百k行。苗14鄉道最熱鬧的地方在台13線的大西村,過了之後進入大龍村就是憩靜安寧與世無爭的農村景象,配合陰天但太陽偶而探出頭的天氣,騎單車就是要這種感覺。回程原本想在台3線北埔的劉家小館用餐,只見餐館外大排長龍,只好放棄等下回非假日再來吧!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造橋鄉,屬於東西綿長南北狹窄地形,橫亙於中港溪與後龍溪之間,是個典型客家聚落與丘陵綿亙的小山城。今天選了路線很複雜的苗12、苗14-1來騎訪,發現真的是在綿亙丘陵裡打轉,若不是沿途叉路口有指標,還真的是會迷失在其中。此行先搭火車來到崎頂車站,由台61線南下後龍,先到後龍黑輪伯填飽肚子後,才展開今天的騎程。造橋有3條很長的鄉道(苗12、苗14、苗14-1),在研究路線時,對於苗12與苗14-1呈現彎彎曲曲的路徑很納悶,經過實地走一回後,沿途看到不少中油油礦勘探處的油氣礦場(多已枯竭廢棄),也猜出如此路徑是大概是因為配合探採油氣資源之所需。實際走過一遍,才知當地的產業與人文歷史與其地形地理皆有其密切關聯,不知不覺也獲益良多。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拜訪完後龍鎮的8條鄉道後,下一站來到造橋鄉,規劃用三天的時間騎完它的11條鄉道。造橋,因早年對外出入受南港溪溪流所阻,南北交通往來不便,於是商家及民眾捐款建造了一座橋樑以利人行,為了紀念此事,於是「造橋」成為庄名。「兩鐵行」最近成為我創造屬於自己的騎蹟的方式,除了可以體驗每一個小車站的不同風情,並且較為悠閒輕鬆外,另外還有那種由"孤獨遊走"跳到"人潮絡繹"的轉換,也是一種特別的的衝突感覺。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鄉道的特色,就是沿路雖沒有大山大水,或知名大景點,可是無意中總能發現一些值得玩味的袖珍小品(端看個人的感覺了)。這次同樣用兩鐵(鐵路+鐵馬)方式來遊苗栗,稍微變化一下,先騎到楊梅車站,由此搭乘10:23的台鐵區間車到竹南車站。由竹南車站南下過了後龍觀海大橋,先來到後龍鎮四個火車站最後尚未拜訪的龍港車站,一個滄桑落寞的海邊小站,之後沿台61線南下過了西湖溪橋,即是苗33匝道,由此往西邊海的方向前行,就可鐵路隧道旁看到苗33-1之起點,沿著鐵海線鐵路走到底就是白沙屯拱天宮(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亦於2008年登錄為苗栗縣無形文化資產),並順道再訪四年前與兒子兩人單車環島第一天來過的白沙屯車站,景況依舊心境卻大有不同。台1線白沙屯拱天宮牌樓一旁也正是苗32的起點,正在照相時,四個單車環島的香港女生正好經過,與她們小聊一下並合照留念,這時發現此時單車環島的人還真不少。踏上往苗32上坡小徑的鄉村路上,享受午後有風有樹有海,還有那種初識的新鮮感!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回的單車鄉道遊,除了騎苗栗後龍的兩條鄉道外,也順道造訪沿途的鐵路火車站,來一場「苗栗鐵路小站之旅 」。先將小摺騎到中壢車站,小摺裝入攜車袋,搭乘10:13到苗栗的台鐵區間車來到竹南車站,由此展開今天的單車旅程。竹南車站算是第一站,沿著海線鐵路而行,第二站是談文車站,它是木造車站,2008年登錄為苗栗縣定歷史建築。第三站是大山車站,第四站是後龍車站,站前的豐春醫院屬於巴洛克式古洋樓建築,並在附近的慈雲宮享用肉圓與魷魚羹湯,填一填五臟廟。之後經台1線與苗13鄉道,跨越新港大橋由海線鐵路轉到山線鐵路的苗栗車站(第五站)。最後沿著山線鐵路北上,跨越北勢大橋,最後一站即是豐富車站,就在這結束今天的單車之旅。最早只有山線的時候,豐富車站就叫後龍,後來海線通車,直接經過後龍市區,產生了真正的後龍車站,於是這一站改叫「北勢」。但後來因為北勢用台語念不好聽,又位於豐富里,於是改名叫豐富車站,是高速鐵路苗栗站所在位置,是苗栗地區連接台鐵與高鐵乘客轉運的重要據點,預計2015年7月完工。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維基百科所得資料,苗10的終點--後龍鎮尖下里,實際上是錯誤的,尖下里實際位於頭份鎮,所以先前拜訪苗栗頭份鎮鄉道時,就遺漏了苗10這條鄉道,今 天來拜訪後龍鎮騎苗9鄉道之前,就正好經過苗10鄉道的起點,當然就順道將它收入放進收藏袋了。之後就朝苗14方向前行剛好經過山線縱貫鐵路的造橋車站 (造橋火車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車站,車站建造於明治四十一年(1903),車站旁有三棟鐵路日式宿舍,鐵路宿舍的歷史已達百年,宿舍區經過整理及美化環 境,已營造為造橋百年驛站文化休閒園區,供遊客憶想歲月往事。 )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後龍原稱「田心仔」,因為聚落都在田中央,清代稱為「後壟」,日據時取同音改為後龍,地處苗栗平原的起點,又有河口港,所以是漢人移墾苗栗地區的重要門戶。在台灣鐵路交通中更有其特殊地位,是全台灣唯一有四個火車站的鄉鎮(海線的大山站、後龍站、龍港站,山線的豐富站)。此行拜訪了大山站、後龍站兩個火車站,其中大山站為海線五寶之一(海線五寶分別為談文、大山、新埔、日南和追分火車站,這些木造老火車站的特色日式木造站房、英國及德國混合式建築、圓型牛眼窗、不對稱的屋頂建築特色,這五座全是同樣的設計圖而來,故非常具有特色。)

文章標籤

iming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